- 字體大小:[小
- 中
- 大]
近年來,同樂苗族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深化與貴州省地坪、龍額、水口等接壤鄉鎮交流合作,協同發力,共同推動鄰省接邊民族地區實現和諧穩定發展。
一、黨建聯建,筑牢民族團結根基
建立接邊鄉鎮領導班子聯席會議機制,聚焦邊界和諧穩定目標探索“黨建+民族團結”聯建共治工作模式,以跨省黨建聯建聚力筑牢民族團結進步基石。依托交界區位優勢,強化推動轄區歸美、歸亞、凈代等村屯黨(總)支部與貴州岑卜、歸公、歸白、亞罕、美老等村屯黨(總)支部聯建聯動,增強接邊群眾民族團結意識,全力參與打造桂湘黔環“三省坡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帶,擦亮同樂苗族鄉自治區級“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”金字招牌。
二、文化聯融,構筑共同精神家園
立足文化同源根基,深入開展桂湘黔環“三省坡”侗族苗族文化研究、挖掘與保護工作,傳承發展原生態民族文化,構建共同精神文化家園,成功培育同樂刺繡、地坪刺繡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民族文化品牌。依托同樂“三月十五坡會節”、“四月八敬牛節”及地坪“花橋節”、龍額“河歌節”等民族節慶平臺,搭建區域文化交流橋梁,每年吸引接邊地區群眾超6萬人次參與蘆笙比賽、琵琶歌傳唱、“月也”等民俗活動,在深度交往交流中深化文化認同,促進各族群眾互嵌共融、守望相助。
三、產業聯興,走穩共同富裕之路
堅持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,圍繞茶葉、油茶、中草藥等特色產業,深化種植、管護、生產、銷售全鏈條合作,積極打造區域“一盤棋”產業格局。搶抓三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,聯合推廣茶產業溯源機制,協同接邊鄉鎮、村屯規范管理近4萬畝茶園,嚴格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,合力建設生態茶園。并在茶青收購價格、生產加工工藝上統一標準,穩定茶農收入,保障茶葉品質,以資源共享、政策互惠、產品聯銷機制織牢區域產業網,帶動農民發展生產、大興產業,穩步走好共同富裕之路。
四、社會聯管,維護和諧穩定局面
堅持將妥善處置“三大糾紛”作為聯合接邊鄉鎮構建和諧社會的著力點,秉持尊重歷史、兼顧現實、以人為本、友好協商、顧全大局原則合力穩控化解山林、土地、水利等矛盾糾紛4起,并強化接邊村屯村寨消防、森林防火、災害防控等領域合作,聯合開展應急救援演練,協同處置災情險情。共同學習運用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加強社會綜合治理,齊抓共管,高質化解矛盾糾紛,增強群眾獲得感、安全感,有效維護鄰省接邊民族地區團結和諧、融合發展良好局面。